长期失眠多梦?警惕这5种心脾两虚

长期失眠多梦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困扰,若伴随心悸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需警惕中医所说的“心脾两虚”。这一证候由心、脾两脏功能失调引发,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神失养,进而引发睡眠障碍。以下从成因、症状及干预角度,解析5种典型心脾两虚类型及其应对策略。

一、饮食失节型

长期饮食不规律,如暴饮暴食、过度节食或嗜食肥甘厚味,会直接损伤脾胃功能。例如,过量摄入油炸食品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,导致湿热内生;而过度节食则可能引发营养不良,影响气血生成。

症状:除失眠多梦外,患者常伴腹胀、便溏、食欲不振,舌淡苔白,脉象细弱。

干预:需调整饮食结构,以健脾养胃为原则。推荐食用当归黄芪炖排骨、桂圆红枣粥等药膳,同时避免生冷辛辣食物,减少咖啡因摄入。

二、劳倦过度型

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均会耗伤气血。体力劳动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工作,易导致脾气虚弱;脑力劳动者如学生、职场人士因长期思虑过度,会耗伤心血,形成“思虑伤脾”的恶性循环。

症状:表现为入睡困难、易醒、醒后难再眠,伴心悸、健忘、面色萎黄、神疲乏力。

干预:需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。建议每日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,以促进气血循环。

三、情志失调型

长期焦虑、抑郁或突发精神刺激会损伤肝脾功能。中医认为“肝木克脾土”,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,进而影响脾胃运化,形成“肝郁脾虚”证。

症状:患者除失眠多梦外,常伴情绪低落、胸闷胁痛、月经量少或经期紊乱。

干预:需疏肝健脾,同时配合心理疏导。

四、年老体衰型

随着年龄增长,脾胃运化能力及心脏功能逐渐衰退,气血生成减少,心神失养风险增加。

症状:老年人常表现为睡眠浅、易醒,伴头晕、耳鸣、腰膝酸软。

干预:需温补脾肾。

五、慢性病耗伤型

糖尿病、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会长期消耗气血,影响心脾功能。例如,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损伤脾胃气阴,冠心病患者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气亏虚。

症状:患者除失眠外,常伴原发病症状,如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、冠心病患者胸闷心悸。

干预:需标本兼治,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,采用健脾养心法。

若失眠多梦持续超过3个月,或伴严重心悸、胸闷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,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。心脾两虚的调理需循序渐进,通过药物、饮食、运动及心理综合干预,可逐步恢复心脾功能,改善睡眠质量。

了解这些

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

预约挂号

出诊信息

就医须知

来院导航

在线帮助

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甲39号4幢
  • 预约挂号电话:010-6711-0011 就诊时间:8:00-17:00
  • 服务监督电话:010-8402-7615

京ICP备20014364号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:(京)中医广【2024】第08-22-2285号
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
搜索 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