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眼症频频困扰?中医为你打开“护眼密码”

在数字时代,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已成为生活常态,但随之而来的眼睛干涩、异物感、畏光等症状,正悄然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——这便是干眼症的典型表现。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,对这类“目病”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调理智慧,让我们一同揭开中医视角下的“护眼密码”。

干眼症:现代人的“隐形眼疾”

干眼症并非简单的“眼睛缺水”,而是泪液分泌不足、蒸发过快或成分异常,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复杂问题。中医古籍中早有类似记载,将其称为“神水将枯”“白涩症”,形容眼睛“不肿不赤,却沙涩昏朦”。现代人因长期用眼过度、环境干燥、熬夜、隐形眼镜佩戴不当等因素,更易诱发此症。中医认为,眼睛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,其健康状态是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“晴雨表”。

中医解读干眼症“根源”

中医将干眼症归因于脏腑功能失调,尤以肝肾阴虚、肺阴不足、脾胃湿热为常见:

肝肾阴虚:肾为先天之本,肝开窍于目。若肾精亏虚、肝血不足,眼睛便失去滋养,出现干涩、视物模糊。

肺阴不足:肺主皮毛,亦通调水道。肺阴亏虚时,津液无法上输于目,导致眼睛干涩、易疲劳。

脾胃湿热:脾胃为后天之本,若饮食不节、湿热内生,上蒸于目,可引发眼睛红肿、分泌物增多。

中医为你打开“护眼密码”

中医强调“整体观”,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,激发身体自愈力:

饮食润目: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、欧米伽-3脂肪酸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深海鱼、坚果等,帮助改善泪液质量。同时,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,减少对眼睛的刺激。

环境养目:保持室内湿度适宜,避免空调直吹眼睛;外出时佩戴防风护目镜,减少风沙、强光对眼表的刺激。

运动明目:适度进行户外活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,促进全身气血循环;配合眼部运动,如眨眼、远眺、转动眼球,缓解眼肌紧张。

情志舒目:中医认为“肝主情志”,长期焦虑、压力过大会影响肝气疏泄,进而加重眼干。可通过冥想、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,为眼睛“减负”。

日常护眼小贴士

用眼习惯:遵循“20-20-20”法则:每用眼20分钟,远眺20英尺(约6米)外20秒。

清洁护眼:定期用温水清洁眼睑,避免分泌物堆积;减少眼部化妆品使用,防止过敏。

睡眠养目:保证充足睡眠,让眼睛在夜间充分修复。

干眼症虽常见,但通过中医的“整体调理”理念,我们完全可以从日常细节入手,为眼睛筑起一道天然屏障。同时,眼睛不仅心灵的窗户,更是折射健康的一面镜子,善待它,才能让世界始终清晰明亮。

了解这些

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

预约挂号

出诊信息

就医须知

来院导航

在线帮助

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甲39号4幢
  • 预约挂号电话:010-6711-0011 就诊时间:8:00-17:00
  • 服务监督电话:010-8402-7615

京ICP备20014364号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:(京)中医广【2024】第08-22-2285号
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
搜索 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