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很多人对偶尔的腹痛、腹胀不以为意,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。但你知道吗?有些看似普通的疼痛,可能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尤其是当它们频繁出现时,可能与肠癌早期有关。了解这些信号,能帮我们抓住早期发现的机会。
隐痛
肠癌早期疼痛最显著的特点是“定位模糊”。由于肠道神经分布复杂,肿瘤引发的疼痛常表现为腹部隐痛或闷胀,就像肚子里“闷着一团气”,患者很难准确指出具体位置。这种疼痛通常不剧烈,多为间歇性发作,可能一天出现几次,也可能几天才发作一次,容易被误认为是吃坏肚子或肠胃不适。
胀痛
随着肿瘤生长,肠道空间被占据,肠内容物通过受阻,就会引发腹胀。这种胀痛常在进食后加重,仿佛肚子里塞了个“气球”,严重时甚至影响呼吸和进食。右半结肠癌患者因肠道空间较大,更易出现明显腹胀;而左半结肠癌因肠腔较窄,可能早期就伴随排便困难。
绞痛
当肿瘤导致肠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时,肠道会剧烈蠕动试图“冲破阻碍”,此时会引发阵发性绞痛。这种疼痛像“刀绞”一样剧烈,常伴有肠鸣音亢进(肚子咕噜咕噜响)、腹胀、恶心呕吐,排便或排气后可能暂时缓解。若疼痛持续不缓解,需立即就医,这可能是肠梗阻的信号。
夜间痛
夜间人体注意力集中,对疼痛更敏感,肠癌患者的腹痛可能在夜间加剧。尤其是肿瘤侵犯神经丛或腹膜时,疼痛会变成持续性,影响睡眠质量,且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。若长期夜间腹痛,千万别忽视。
排便痛
肠癌患者的疼痛常与排便“绑定”:排便前因肠道蠕动增加,疼痛可能加重;排便后若疼痛不缓解,甚至出现肛门坠胀、里急后重(总想排便却排不出),需高度警惕。直肠癌患者因肿瘤距离肛门近,这种症状更明显。
常见伴随症状
肠癌疼痛很少“单独行动”,常伴随其他症状:
排便习惯改变:腹泻与便秘交替、大便变细、有凹槽;
便血:血液与大便混合,呈暗红色(右半结肠癌)或附着于表面(左半结肠癌、直肠癌);
贫血与消瘦: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面色苍白、乏力,体重不明原因下降。
预防与筛查很重要
肠癌早期症状隐匿,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可降低风险:
饮食:多吃膳食纤维(如蔬菜、全谷物),少吃红肉和加工肉;
运动: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;
筛查: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-10年做一次肠镜,有家族史者提前至35岁。
疼痛是身体的“语言”,当它反复提醒时,别再用“忍一忍”敷衍。及时关注身体变化,主动筛查,才能将肠癌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返回顶部
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