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众多癌症中,肠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,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很多人觉得癌症来得突然,其实肠癌大多是“拖”出来的,它在早期会发出一些隐蔽信号,若能及时察觉,就能为健康争取更多主动权。
肠癌为何容易被“拖”出来
肠癌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,从肠道内的小息肉逐渐恶变成为癌症,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视。而且,很多人对肠道健康不够重视,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,没有及时发现肠道内的病变。另外,一些常见的肠道不适症状,如腹痛、腹泻等,人们往往会自行判断为吃坏肚子或普通肠胃炎,随便吃点药缓解症状,而没有进一步深入检查,从而延误了病情。
隐蔽的早期信号要留意
排便习惯改变
原本规律的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,比如原本每天一次排便,现在变成几天一次或者一天多次;或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。这可能是因为肠道内长了肿瘤,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。肿瘤占据肠道空间,导致粪便通过不畅,引起便秘;而肿瘤刺激肠道黏膜,又可能导致腹泻。
大便性状变化
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成形的软便,颜色为黄褐色。如果发现大便变细、变扁,或者上面有凹痕,就像被挤压过一样,这可能是肠道内有肿瘤,肿瘤占据了肠道的部分空间,粪便在通过时受到挤压,从而改变了形状。另外,如果大便带血,颜色呈暗红色或黑色,也要引起高度重视。很多人会把便血误认为是痔疮,但痔疮便血通常是鲜红色,且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。而肠癌引起的便血,血液往往与大便混合在一起,颜色较暗。
腹部隐痛或不适
腹部出现隐隐作痛或不适感,疼痛部位不固定,有时在左下腹,有时在右下腹,也可能是中腹部。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,时有时无,容易被忽视。这是因为肿瘤在肠道内生长,刺激肠道黏膜或牵拉周围组织,引起疼痛。
全身症状
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,如乏力、消瘦、贫血等。由于肿瘤消耗了身体大量的营养物质,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,就会出现乏力的感觉。同时,长期慢性失血会引起贫血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头晕、心慌等。
肠道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,为了预防肠癌,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持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少吃高脂肪、高蛋白、辛辣刺激性食物;适量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;戒烟限酒。更重要的是,要重视定期体检,尤其是肠道方面的检查,如肠镜等,以便及时发现肠道内的病变,将肠癌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返回顶部
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