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伤害肠胃的行为,不是饮食,而是长期忽视这4件事

肠胃健康是整体健康的基础,它不仅负责消化吸收,还与免疫系统、情绪调节等密切相关。然而,许多人误以为肠胃问题仅由饮食不当引起,却忽略了生活中一些潜移默化的行为对肠胃的长期伤害。事实上,以下4种习惯若长期放任,对肠胃的损害远超单一饮食因素,甚至可能引发慢性疾病。

1. 长期熬夜

肠胃的运作遵循严格的生物钟规律。白天,消化液分泌旺盛,肠胃蠕动加快,以适应进食需求;夜晚,消化系统进入“休息模式”,黏膜细胞开始修复。若长期熬夜,身体会因睡眠不足而分泌过量应激激素(如皮质醇),导致胃酸分泌紊乱,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。同时,熬夜时人们常伴随吃夜宵的习惯,本应休息的肠胃被迫“加班”,加重负担。长期如此,易引发胃溃疡、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,甚至增加胃癌风险。

对策:保持规律作息,尽量在23点前入睡,避免夜间进食。若因工作需熬夜,可少量饮用温水,减少对肠胃的刺激。

2. 情绪压抑

肠胃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,其神经网络与大脑紧密相连。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或高压状态下,大脑会通过神经递质(如血清素)影响肠胃功能,导致蠕动减缓或痉挛,引发腹胀、便秘或腹泻。此外,情绪波动还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,削弱免疫力,使有害菌趁机繁殖,诱发炎症性肠病(如克罗恩病)。

对策:学会情绪管理,通过运动、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。保持社交互动,避免长期独处导致情绪积压。

3. 久坐不动

现代人久坐成习,肠胃蠕动因此变慢,消化液分泌减少,食物滞留时间延长,易产生气体和毒素,导致腹胀、便秘。长期缺乏运动还会使腹部脂肪堆积,压迫肠胃,进一步影响功能。此外,久坐与血液循环减缓有关,可能减少肠胃黏膜的血液供应,降低修复能力。

对策: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-10分钟,进行简单伸展或散步。每周坚持3-5次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),促进肠胃蠕动。

4. 滥用药物

许多人稍有不适便自行服用止痛药、退烧药或抗生素,却不知这些药物可能对肠胃造成直接伤害。例如,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会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合成,长期使用易引发胃出血;抗生素则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导致腹泻或真菌感染。

对策: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使用。如需长期服药,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,并定期监测肠胃功能。

肠胃健康需要“身心同养”。除了均衡饮食,避免熬夜、管理情绪、坚持运动、谨慎用药同样关键。这些习惯看似简单,却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。从今天起,关注肠胃的“无声诉求”,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消化系统的健康防线。

了解这些

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

预约挂号

出诊信息

就医须知

来院导航

在线帮助

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甲39号4幢
  • 预约挂号电话:010-6711-0011 就诊时间:8:00-17:00
  • 服务监督电话:010-8402-7615

京ICP备20014364号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:(京)中医广【2024】第08-22-2285号
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
搜索 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