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此时寒潮与冷空气活动频繁,自然界阳气潜藏,人体新陈代谢减缓。中医认为,冬季养生应以"藏"为主,重点做好御寒保暖、防燥养肾、舒畅情志三件事,同时警惕呼吸道、心脑血管等季节性高发疾病。
一、御寒保暖
冬季人体热量散失主要集中于头部、颈部、脚部及关节部位。头部受寒易引发头痛,颈部受凉可能诱发颈椎病,足部保暖不足则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。建议外出时佩戴围巾、帽子,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,睡前用40℃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,促进末梢血液循环。
需特别注意"温差防护",从室内到室外要逐步适应温度变化,避免骤冷骤热。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,建议待日出后气温回升时再出门,运动时穿着分层衣物,方便随时增减。
二、防燥养肾
冬季空气湿度降低,皮肤、呼吸道黏膜容易干燥,出现口干、咽痒、皮肤脱屑等症状。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-2000毫升,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,晨起后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唤醒身体机能。室内使用加湿器时,注意保持湿度在40%-60%之间,避免过度潮湿滋生细菌。
中医认为"肾主冬",冬季是养肾黄金期。黑色食物如黑芝麻、黑豆、黑木耳等具有补肾功效,可适当增加摄入。同时要减少熬夜,保证23点前入睡,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运行时段,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肾排毒。
三、舒畅情志
冬季日照时间缩短,人体褪黑素分泌增加,容易产生抑郁情绪。建议每天晒太阳20-30分钟,重点照射背部督脉,有助于提升阳气。可培养室内兴趣爱好,如书法、绘画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阳气。
与亲友保持定期联系,通过视频通话分享生活,参与社区集体活动,都能有效缓解孤独感。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等情况,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。
警惕三类高发疾病
1、呼吸道疾病:流感、支气管炎进入高发期,建议接种流感疫苗,外出佩戴口罩,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。
2、心脑血管疾病:寒冷刺激易引发血管收缩,高血压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,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突然用力。
3、关节疾病:低温会加重关节疼痛,注意关节部位保暖,适当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。
小雪养生重在顺应自然规律,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养身心。记住"三护一防"口诀:护头颈足,保暖有度;润燥养肾,作息规律;调畅情志,阳光相伴;预防疾病,健康过冬。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寒冬,为来年春天积蓄能量。
返回顶部
点击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