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季节交替、气温波动,近期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。这类疾病具有突发性强、危害大的特点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虽然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,但以下四类人群需格外注意,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加强健康管理,可有效降低风险。
一、高血压人群
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。长期血压偏高会使血管壁承受持续压力,逐渐变硬、变脆,甚至形成斑块。当情绪激动、气温骤变或过度劳累时,血压可能急剧波动,诱发脑出血、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。
建议:
每日定时测量血压,记录波动情况;
遵医嘱按时服药,切勿自行增减剂量;
减少盐分摄入,多吃富含钾的食物(如香蕉、菠菜);
避免突然用力或剧烈运动,保持情绪稳定。
二、高血脂人群
血脂异常(如胆固醇、甘油三酯过高)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,形成血栓的风险显著上升。血栓一旦堵塞血管,可能引发心绞痛、脑梗等急性事件。尤其当血脂长期失控时,血管内壁会逐渐堆积脂质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
建议:
减少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摄入;
增加膳食纤维摄入(如燕麦、蔬菜);
每周进行3-5次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;
定期检查血脂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三、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,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加速动脉硬化进程。同时,高血糖还可能引发神经病变,导致患者对疼痛、胸闷等预警信号不敏感,延误就医时机。
建议:
严格控制主食摄入量,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(如全谷物);
定期监测血糖,保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稳定;
注意足部护理,预防糖尿病足引发的感染;
避免吸烟,酒精摄入需严格限量。
四、长期吸烟者
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促进血栓形成,同时导致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。研究表明,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-4倍,脑卒中风险也显著增加。二手烟暴露同样具有危害。
建议:
立即制定戒烟计划,可寻求医生帮助使用戒烟辅助工具;
避免接触吸烟环境,减少二手烟危害;
通过咀嚼口香糖、运动等方式缓解戒烟不适;
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,关注身体变化。
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从细节做起
除了针对高危人群的特定建议,所有人均需注意:
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;
冬季注意保暖,避免冷热刺激;
学会识别预警信号(如胸痛、头晕、言语不清);
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专项检查。
心脑血管健康需要长期维护,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健康管理,多数风险可防可控。从今天起,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,为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。
返回顶部
点击搜索